最新电影在线观看,jrs低调看直播,avav天堂,囯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,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

微軟公司宣布不再支持你正在使用的 IE瀏覽器,這會嚴重影響瀏覽網頁,請使用微軟最新的
廠商專區
產品/技術
應用分類

英飛凌與零極創新簽署諒解備忘錄, 共同開發用于輕型電動車的高性能氮化鎵(GaN)逆變器

2025-09-09 17:48 來源:英飛凌 編輯:電源網

【2025年9月9日, 德國慕尼黑訊】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(FSE代碼:IFX / OTCQX代碼:IFNNY)宣布與九號公司(Ninebot)旗下子公司零極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,雙方將進一步推動氮化鎵(GaN)技術在輕型電動車(LEV)領域的應用。英飛凌將提供優質的GaN產品,幫助零極創新基于英飛凌新一代CoolGaN™ G5功率晶體管開發高性能電動兩輪車逆變器系統,實現能效和性能的雙提升。

零極創新逆變器

零極創新專注于智能控制技術,將利用英飛凌CoolGaN G5功率半導體的高開關頻率與高效率性能,并結合其自主開發的智能算法,旨在提升傳動系統效率、突破功率密度極限,并滿足續航里程與尺寸方面的官方要求。鑒于中國新規要求電動踏板車塑料質量占比不得超過整車質量的5.5%,GaN成為了首選,因為它能夠減少被動元件數量,從而優化空間利用。雙方此次簽署諒解備忘錄是為了設計出能夠優化48V-72V寬電壓適配及逆變器控制方案的GaN電機驅動技術,從而為高端車型和共享出行場景提供緊湊、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核心組件。

英飛凌科技汽車業務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Peter Schaefer表示:“英飛凌致力于推動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未來發展。我們憑借先進的氮化鎵(GaN)解決方案,助力客戶設計出更緊湊的輕型電動車(LEV)逆變器,降低系統重量并提升能效。此外,我們還提供綜合全面的系統級解決方案,在幫助客戶加速產品上市的同時,大幅簡化設計導入工作。”

零極創新總經理徐超表示:“我們很高興與英飛凌合作,共同推出新一代電動兩輪車逆變器,為客戶帶來領先的性能、效率和可靠性。通過利用英飛凌先進的第五代(G5)氮化鎵(GaN)功率器件,并結合我們零極自主開發的智能算法,我們將為客戶提供更平穩、更便捷的輕型電動車(LEV)逆變器,同時實現更低的能耗和減排目標。”

對消費者而言,LEV是經濟實惠的電動出行入門產品。與汽車不同,LEV一般無需依賴龐大的充電基礎設施,其電池拆下后可在家使用普通插座充電。據行業分析師預測,到2030年該市場將達到3,400億美元的規模。憑借其經濟、便捷和環保的特性,LEV正在引領全球車輛電氣化轉型。

GaN功率半導體正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于工業、汽車、消費電子和計算與通信等領域,例如AI系統電源、光伏逆變器、充電器和適配器,以及電機控制系統。作為一家垂直整合制造商(IDM),英飛凌憑借其300mm GaN功率晶圓制造技術、龐大的GaN專家團隊,以及行業領先的知識產權組合,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GaN領域領導者的地位。

點擊此處了解英飛凌GaN技術的更多信息。

關于英飛凌

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。英飛凌以其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低碳化和數字化進程。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58,060名員工(截至2024年9月底),在2024財年(截至9月30日)的營收約為150億歐元。英飛凌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(股票代碼:IFX),在美國的OTCQX國際場外交易市場上市(股票代碼:IFNNY)。

更多信息,請訪問:www.infineon.com

更多新聞,請登錄英飛凌新聞中心:www.infineon.com/about/press

英飛凌中國

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。自1995年10月在無錫建立第一家企業以來,英飛凌的業務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長,在中國擁有約3,000多名員工,已經成為英飛凌全球業務發展的重要推動力。英飛凌在中國建立了涵蓋生產、銷售、市場、技術支持等在內的完整的產業鏈,并在銷售、技術應用支持、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國內領先的企業、高等院校開展了深入的合作。

聲明: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電源網。本網站原創內容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;本網站轉載的內容(文章、圖片、視頻)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,未能及時和您確認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,請電郵聯系我們,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;歡迎投稿,郵箱∶editor@netbroad.com。

微信關注
技術專題 更多>>
技術專題之EMC
技術專題之PCB

頭條推薦

電子行業原創技術內容推薦
關注我們
官方Q群
聯系客服
客服熱線
服務時間:周一至周五9:00-18:00
微信關注
獲取一手干貨分享
免費技術研討會
editor@netbroad.com
400-003-20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