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者:Saul Song 公司:駿龍科技
從19世紀以電力驅動的制造設備出現后,到現在的工業4.0工業自動化設備中,一直需要對現場儀表輸出的電壓電流進行采集。現場儀表輸出的模擬信號有4-20mA、0-20mA、±10V、±5V、0-10V、0-5V等。自動化設備中的PLC、運動控制器、IO擴展模塊模擬量的采集精度一般要求在0.1%,通道數據更新率為1kSPS。
在傳統的模擬量采集電路設計需要用±15V給模擬前端供電、精密的采樣電阻、雙電源供電模擬開關、精密的運放及ADC。這些都造成模擬量采集設計的復雜度上升,并增加了BOM的成本。本文將介紹基于ADI AD411X方案,如何降低模擬量采集設計的復雜性,縮短開發周期。
一、傳統的模擬量采集解決方案
傳統的模擬量采集用模擬 開關+ 運放+ADC的方案 。
功能框圖如下圖:
該方案的特點如下:
-整個方案的電壓,電流精度最好可達0.1%(需要出廠校準);
-需要提供±15V電源;
-需要精密電阻;
-模擬開關的邏輯控制腳需要隔離;
-需要ADC、ADC基準源、雙電源供電模擬開關、精密運放。
二、ADI的模擬量采集解決方案
為降低模擬量采集的設計復雜度,ADI新出AD411X系列模擬量采集方案,AD411X是一款低功耗、低噪聲、24位Σ-Δ型ADC,集成了模擬前端(AFE),支持全差分或單端、高阻抗(≥1MΩ)雙極性±10 V電壓輸入和0 mA至20 mA電流輸入。
方案框圖如下:
與傳統方案對比:
1.AD411X有更高集成度,內含ADC、模擬開關、運放、精密電阻、基準源、內部時鐘、開路檢測功能。可減輕采購物料的難度。
2.AD411X有更高的精度,電壓采樣精度可達 0.06%(在25度時),電流采樣精度可達 0.08% (在25度時)。
3.AD411X出廠時已校準,并且芯片內部可自校準,可提高產線生產效率。
4.AD411X只需要5V供電,可簡化電源方案并節省成本。
AD4111性能特點:
1.集成模擬前端的 24 位 ADC。
2.±10 V 輸入,4 個差分或 8 個單端,輸入阻抗大于1 MΩ 阻抗,25°C 時精度為 ±0.06%,帶有開路檢測功能。
3.0 mA 至 20 mA 輸入,4 個單端,25°C 時精度為 ±0.08%。
4.片內 2.5 V 基準電壓源,25°C 時精度為 ±0.12%,漂移為 ±5 ppm/°C(典型值)。
5.內部或外部時鐘。
6.電源,AVDD = 3.0 V 至 5.5 V,IOVDD = 2 V 至 5.5 V,總 IDD = 3.9 mA。
7.3 線或 4 線SPI接口。
8.根據以下標準進行魯棒性測試:IEC6100-4-2、IEC6100-4-3、IEC6100-4-4、IEC6100-4-5、IEC6100-4-6、CISPR 11。[1]
AD4111/AD4112/AD4114/AD4115各個器件的差別:
AD4111評估板:
為了讓客戶更方便的評估AD411X的器件性能,縮短產品的研發時間,ADI提供了評估板。該評估板的輸入電壓范圍為 ±10 V(4 個差分通道或 8 個單端通道),具有斷線檢測功能,4 個電流通道的工作電流范圍為 0 mA 至 20 mA。所有通道都具有板載過壓和過流保護。[1] 評估板可通過的SPI接口連接客戶的MCU或ARM平臺測試。
如下圖:
三、總結
ADI的AD411X是一款集成度高的24位Σ-Δ型ADC,可采集輸入 ±10 V的電壓和輸入0 mA至20 mA。芯片可由5V供電,有開路檢測功能。與傳統的模擬開關+運放+ADC的方案相比,AD411X可以降低設計復雜度,節省開發時間,有更高采集的精度,免出廠校準。
欲了解關于更多 ADI 相關方案或技術信息,請與駿龍科技當地的辦事處聯系,或發送郵件至inquiry.cytech@macnica.com,駿龍科技公司愿意為您提供更詳細的技術解答。
更多精彩資訊,敬請關注駿龍科技公眾號或瀏覽官方網站:
聲明: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電源網。本網站原創內容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;本網站轉載的內容(文章、圖片、視頻)等資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我們采用了您不宜公開的文章或圖片,未能及時和您確認,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,請電郵聯系我們,以便迅速采取適當處理措施;歡迎投稿,郵箱∶editor@netbroad.com。
提升用戶信心,確保電動汽車電池純正可靠 | 25-09-30 14:12 |
---|---|
使用電化學傳感器的低噪聲、單電源有毒氣體探測器,集成可編程增益TIA,可用于快速原型制作 | 25-09-29 16:07 |
GMSL助力簡化車載安防系統并提升視頻性能 | 25-09-26 15:42 |
面向工業資產健康監測的新型邊緣傳感解決方案 | 25-09-25 14:32 |
共繪具身未來 ADI攜手產業伙伴舉行人形機器人媒體分享會 | 25-09-23 11:09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