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閂鎖效應:原理與本質
1.1 定義
閂鎖效應是CMOS芯片內部寄生可控硅(SCR)結構被意外觸發,導致電源(VDD)與地(VSS)間形成自維持的低阻抗通路的現象,引發大電流短路、功能異常或硬件損毀。
1.2 產生原理
CMOS工藝固有缺陷形成寄生PNP-NPN晶體管,構成PNPN四層結構,如下圖所示。正常工作情況下,三極管是截止的,不會發生Latch up現象。受到外界來自電源,I/O,ESD靜電泄放的干擾時,首先觸發PNP三極管導通,然后NPN三極管導通。PNP與NPN相互提供基極電流,形成正反饋回路,即使移除觸發源仍可持續導通。電流在這個結構里面不斷放大,最終超過芯片承受范圍,使得芯片被燒壞。
2、EMC測試中觸發閂鎖的高風險項
本文主要針對的是板級設計工程師而寫的。所以重點是一方面如何避免芯片在應用端,也就是PCBA上產生閂鎖效應。另一方面在做EMC測試的時候,遇到故障后能夠更深入的理解起內部機理是什么。這對于后續的解決問題,會提供一定的幫助。至于在芯片端如何提高抗閂鎖效應的能力,那是芯片端應該考慮的事情。
容易讓芯片發生閂鎖效應的EMC測試項有且不限于以下幾項:
靜電放電(ESD): IEC 61000-4-2
電快速瞬變脈沖群(EFT):IEC 61000-4-4
浪涌(Surge):IEC 61000-4-5
3、發生閂鎖效應的特征
4、板級設計預防措施
4.1 電源與信號完整性設計
措施
電源濾波
電源入口添加TVS二極管、鉭電容、磁珠;
地平面優化
1、采用完整地平面,避免分割;
2、數字/模擬地單點連接;
信號線保護
1、長走線串聯小電阻,幾十Ω ;
2、高速接口加π型濾波器;
3、信號線接口處添加ESD二極管;
4.2 芯片級防護增強
措施
抗閂鎖芯片選型
選擇通過JESD78B Class II認證的芯片;
關鍵引腳保護
1、I/O口添加雙向TVS(如SMBJ3.3A)
2、復位/時鐘線用屏蔽線包裹
布局隔離
高頻噪聲源(開關電源、電機驅動)遠離敏感芯片
4.3 系統級防護
電纜端口:USB/以太網接口加共模扼流圈。
上電時序控制:確保VDD先于I/O電壓建立(避免上電瞬態觸發)。
過壓保護電路:電源軌設置電壓監控IC(如TPS3700),超壓時切斷供電。
以上是今天的內容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