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?設計需求分析
->?功率等級:30kW,適用于充電樁內部電源模塊。
->?輸入電壓:三相230V AC,頻率50Hz。
->?輸出參數:電壓500~750V可調,電流0~40A可調。
->?PFC整流要求:具備高功率因素(PF>99%)。
->?低成本:開關管選用普通MOS管。
2. ?拓撲結構選擇
VIENNA_Ⅱ+Y型LLC:常見的三相PFC拓撲有VIENNA_I和VIENNA_Ⅱ,VIENNA_I需要的開關管個數要比VIENNA_II多12個二極管,出于成本和拓撲的簡易特性,我們選用VIENNA_Ⅱ拓撲作為升壓升壓整流電路; 普通的MOS管額定電壓為650V,前級PFC整流輸出電壓高達800V,考慮到DC模塊輸出電壓為750V40A,LLC選用上下半母線對稱Y型LLC,LLC管子承受電壓為母線總電壓的一半,同時對稱△型LLC后級輸出串聯能夠降低輸出電容成本和壓縮空間提高功率密度。
3. ?控制策略
- PWM調制:采用正弦脈寬調制(SPWM)生成高質量的正弦波。
- 鎖相環(PLL):實現與電網的同步,確保輸出頻率和相位與電網一致。
- DQ控制:利用坐標變換,將三相交流量變換成DQ變量,實現有功無功的精準控制。
- LLC雙環競爭控制:電池電壓和電流環競爭控制,確保充電模塊輸出安全可靠。
4. ?PFC整流實現
A ->PFC拓撲選擇
常見的三相PFC拓撲有VIENNA_I和VIENNA_Ⅱ,考慮成本和拓撲走線布局原因選用VIENNA_Ⅱ,MOS管規格選用650V40mΩ,二極管規格選用600V60A。
B->PFC控制實現
使用基于同步旋轉坐標系的PLL(dq-PLL)對市電相位進行跟蹤,實現市電相位的實時跟蹤確保整流高PF值。PFC控制采用DQ坐標變換,將三相電壓電流交流量變換成DQ直流量,然后對DQ直流量進行PI控制,最后將DQ控制的輸出進行逆變換,生成三相SPWM;
B1.基于同步旋轉坐標系的PLL(dq-PLL),算法流程圖如下:
dq-PLL算法如下:
使用PSIM仿真軟件搭建基于同步旋轉坐標系的PLL如下:
仿真波形:
B2.PFC控制算法
PFC控制采用DQ坐標變換,將三相電壓電流交流量變換成DQ直流量,然后對DQ直流量進行PI控制,最后將DQ控制的輸出進行逆變換,生成三相SPWM;
PFC閉環系統如下:
仿真結果如下:
5. DCDC控制實現
A ->LLC拓撲選擇
輸出750V40A這個規格的LLC,選用全橋LLC單個管子無法做到這么大電流輸出,管子并聯系統可靠性降低;選用Y型LLC共有三個橋臂分攤電流,降低熱應力,提升可靠性;同樣開關頻率下Y型LLC與全橋LLC,Y型LLC輸出電流要高1倍多,磁芯利用率更高;輸出等效頻率Y型LLC是全橋LLC的3倍,需要的濾波電容更少;另外輸出電壓高達750V,電壓越高電解電容的體積跟成本就越高,考慮到前級VIENNA_Ⅱ整流輸出是有正負母線,后級DCDC整體方案選用上下母線各有一路Y型LLC,后級LLC整流后再進行串聯輸出,這樣LLC后級輸出的電壓只有總輸出電壓的一半,可以提升整理電源系統的功率密度以及成本優勢。
Y型LLC 和全橋LLC電流傳輸示意圖:
B->Y型LLC驅動實現
Y型LLC三相驅動互相錯開120度,為了實現驅動初始角度的移相,在LLC驅動模塊上面增加一個初始角度輸入引腳,如下圖:
C->LLC控制策略
為了保證充電模塊輸出安全可靠,采用了電壓和電流雙環競爭的控制策略,控制框架如下:
使用PSIM仿真軟件搭建LLC控制系統如下如下:
仿真波形:設定繼電器0.2S切換負載,電流環跟電壓環之間切換順暢。
6. 充電模塊系統仿真
前面已經實現了PFC閉環系統和Y型LLC閉環系統,將PFC系統的直流輸出接到LLC的直流輸入,整個充電模塊系統功能即可實現;仿真系統如下:
設置輸出500V跳變到750V仿真波形如下:
7. 系統總結
上文通過對充電模塊需求分析,選擇了最適合的PFC和DCDC拓撲方案,通過仿真驗證了PFC閉環控制系統、對稱Y型LLC閉環控制系統,最后將PFC和LLC結合搭建了充電模塊的系統仿真,并通過仿真波形驗證了該方案的可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