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這里是大話硬件。
2024年初,我在大話硬件群里定了一個小目標——今年讀100本專業之外的書籍。
定這個目標的時候,我知道肯定完成不了。100本書認真讀下來,耗時耗力。畢竟這個目標只能利用下班后,周末以及假期時間來完成。2月底更新了一篇文章,記錄了當時閱讀進度。《2024年讀書目標進展更新》
今天晚上統計了今年的閱讀書單,一共26本。完成率只有26%,不到1/3。
可能有些人不解,定這個目標的時候既然知道了無法完成,那我為什么還要堅持執行呢?
結合過往的經歷,我深知,如果在年初沒有定下100本的目標,到年底肯定連26本的閱讀量都無法達到。
用之前文章中寫過的一段話總結就是:發上等愿,結中等緣,享下等福。擇高處立,尋平處住,向寬處行。取法于上,得乎其中,取法其中,得乎其下。
在閱讀的過程中,除了體會到了什么是“取法于上,得乎其中”,還有些不一樣的感悟,在這里總結分享一下。
第一個:外甥女的回答,讓我明白了何為“言傳身教”。
春節期間我在家里看書的時候,外甥就在旁邊學作業。后面我讓她寫作業,她就非要我陪著她寫。我說我已經畢業了,不用寫作業了,讓你媽媽陪著你寫吧,她說,舅舅你陪著我的時候,你是在看書,但是媽媽陪著我的時候,她是在玩手機。
很多時候,我們嘗試去說服一個人,發現很難。用現在流行地話說,人教人,教不會;事教人,一次會。道理是抽象的,沒有親身經歷過,道理很難從外部進入到大腦內部而被接受;事情是具化的,親身經歷過,道理很容易從內部覺悟而被自己認可。
我記得剛入職時,有一天吃完午飯我趴在工位上,領導在績效溝通中跟我說,盡量不要趴在工位,這種狀態對團隊士氣影響不好。我后面一想,領導自己的確從來沒有這樣子,每天給人的感覺都是精神飽滿。他自己做到了,要求我這么做,所以我非常容易就接受和認可了。
言傳身教的力量不在朝夕,而在潛移默化中砥礪前行。
第二個:行動和認知的關系,并不是一定是認知決定行動。
讀書的時候,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受:書中講的內容,有時候看得熱血沸騰,巴不得立馬按照書中寫的這么做,盡快實現目標。但是關上書后,生活又變成了原樣。
在書中看到工作時不能久坐,我會立馬起來活動一下,可是明天還是會久坐。
在讀了《納瓦爾寶典:財富與幸福指南》這本書后,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,嘗試按書中寫的公式去做,慢慢的體會到了做了再說帶來的好處。
以前我認為是認知決定行動,但是經過今年26本書籍的閱讀,漸漸地明白:并不一定非要先有認知,再有行動。先有行動,也可以感悟出新認知。
《好好學習: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》這本書中,作者成甲寫了當年他也是定下一年100本閱讀目標,他在書里面雖然否認了這種低水平勤奮陷進讀書方法,但是這是他在2年讀完200本書以后,回頭看才有的總結。他如果沒有閱讀200本書的經歷,可能也就很難有他后面對臨界知識的認知。反而正是前面他自己低水平勤奮過,才想到要做讀書升級這件事。
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,暢銷書《拆掉思維里的墻》的作者古典,暢銷書《好好學習: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》作者成甲,這些老師在書中基本都說過一年讀100本的書沒什么用,但是無一例外,這些老師在未出書時都曾廣泛閱讀過。而這些廣泛閱讀的行為,又在日后給他們帶來了要去深入拆解,分析,閱讀一本書的啟發。
所以,當我們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實現某些目標的意義時,可以先干起來,干著干著,行為會慢慢催生一些新的感悟,從而改變我們最初的認知。
第三個:體系和碎片化閱讀并不矛盾
在很多書中,作者都談到過體系閱讀法這個共識:即將這個知識點所涉及的系列書籍都找出來閱讀。而碎片化閱讀,他們認為這樣不成體系,也沒有框架。
大師錢鍾書都曾被人質疑過。《管錐編》在學術界有人認為它是偉大的經典,是學術界的高峰,但是也有人認為它寫的太碎了,不成體系。而他自己認為成體系的內容不一定能夠經得過時間的侵蝕,一套系統很有可能在不久就過時了,但是一些零碎的思想片段或許更有長久的價值。
經過今年26本書籍的閱讀,我發現體系和碎片化一點也不矛盾。在沒大量積累時,談不上體系,在有體系框架時候,碎片化也能發揮巨大的能量。
我剛開始記錄讀完的書籍時,沒有對書籍進行分類,非常碎片化,就是不斷在增加數量。
隨著數量增加,我開始思考新建讀書類型的框架,逐漸嘗試分類。在碎片化中提煉出體系化的框架,在體系化的大綱中,碎片化具體的內容。
隨著閱讀內容豐富,書籍與書籍之間的內容也慢慢建立起了聯系。
所以,體系和碎片化其實并不矛盾,在沒有森林的時候,見到的本身就是樹木 ,何來森林之說。只有當自己見到森林后,才能在樹木和森林之間隨意切換。那些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人,那是因為他見過呀,對沒見過森林的人來說,樹木就是樹木。你們說是不是這樣?
以上即是對年初100本閱讀書籍目標的總結,雖然最后也確實沒有完成,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,仍舊是收獲到了不少的心得和體會。
生活就是這樣,有了目標,就去做,先不管能不能成。別人基礎好,一年就能做成的事,像博主我這樣的普通人,可以花兩年甚至五年的時間去做,即使最后沒做完這個目標,我相信過程中的啟發也是人生今后寶貴的財富。
人嘛,既要有遠大的目標,又要從當下開始實際行動,愿望決定上限,行動決定下限,執行是支撐下限的起點,夢想是上限的終點。